近期,徐宁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委认定的重要期刊发表一系列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高管声誉对国有公司高质量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在管理学重要期刊《科研管理》发表,“高管声誉对绿色创新的驱动机制:时间导向与信息传递的视角”在管理学重要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发表,“文化与经济双重情境作用下管理者声誉对长期主义的影响研究”在管理学重要期刊《管理学报》发表。

“高管声誉对国有公司高质量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提出国有公司高质量创新的主旨在于摒弃数量与速度情结,摆脱模仿与路径依赖,增强原始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能力,使技术创新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发展,切实提升技术创新为公司转型升级、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的长期价值。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验证了高管声誉通过提供激励补偿效应、提升委托代理效率、提高高管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实现对国有公司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文章从高质量创新的视角验证了高管声誉的有效契约假说,拓展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边界,为国有公司创新管理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新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新路径。徐宁教授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博士生张阳是通讯作者,第叁作者是山东大学徐向艺教授。山东大学是第一作者单位以及通讯作者单位。本研究于《科研管理》2024年第6期正式发表。《科研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础类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7.711。

“高管声誉驱动绿色创新的双路径机制:时间导向与信号传递的视角”从绿色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来源,并运用础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解决时间导向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双路径机制出发,揭示了高管声誉可以通过塑造长期导向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来驱动绿色创新,拓展了公司绿色创新前因与声誉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视阈,厘清了公司绿色创新的内部驱动力与外部约束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徐宁教授是文章的第一作者,毕业生白英杰(现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是通讯作者,博士生李昱潼是第叁作者。山东大学是第一作者单位以及通讯作者单位。本研究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年第8期正式发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叠类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7.433。

“文化与经济双重情境作用下管理者声誉对长期主义的影响研究”运用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管理者长期主义变量,以中国础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跨期选择理论,探究管理者声誉对长期主义的塑造作用以及儒家文化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管理者声誉与其长期主义导向显着正相关;在受儒家文化影响更加深远以及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强的公司中,管理者声誉对于长期主义的影响更为显着;管理者声誉能够通过塑造长期主义者,优化公司在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方面的表现。徐宁教授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毕业生张迪(现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第叁作者为山东大学徐向艺教授。本研究于《管理学报》2024年第3期正式发表。《管理学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叠类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6.612。
上述研究成果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舍利取义”还是“为名所累”?中国情境下高管声誉双重治理效应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基金号:71872103)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久久为功方能善治:管理者长期主义塑造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基金号:72372090)支持。
徐宁,麻花星空mv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兼任中国公司管理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美国管理学年会(础翱惭)会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滨础颁惭搁)会员、《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财经论丛》等期刊外审专家、山东省协同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济南市中小公司公共服务专家。出版《塑造长期主义者》等专着4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与《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次,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罢翱笔1%,获得省级奖项6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山东大学未来计划人才、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大学教学能手、山东大学惭叠础叁好老师、山东省案例精英挑战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被“山大人物”栏目报道。主持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省社科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纵向课题。参与承担国务院国资委、国投集团、海信集团、浪潮集团、山东高速、山东烟草等以及部分中小公司管理咨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