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谢京辞,麻花星空mv副教授,管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日本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系统创新学系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商务部委托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10余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委托课题10余项,为山东高速物流集团、京博物流、现代物流报、济南铁路局等公司提供物流咨询或培训服务。近年来在《Journal of Food Distribution Research》、《海運経済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山东社会科学》、《经济问题探索》、《现代管理科学》、《经济问题》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2019年年末,正当举国欢庆迎接2020年春节之际,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悄来袭,席卷中华大地,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业已演变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趋势。在危机来临之时,政府、公司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开展隔离和拉网式排查等应急措施,甚至出现“‘封村’”、“堵路”等“硬核”防控措施。“大敌当前”下的应急管理,检验着国家、政府、公司和普通公民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疫情开始阶段,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医疗防护产物的生产、销售能否及时满足需要;随着隔离时间变长,居家隔离人们的日常所需农产食品问题日益突出,“菜农卖不出,市民吃不起”问题显现,一方面生鲜食品产地开打滞销农货保卫战;另一方面市民开始研究所谓《齿齿抢菜指南》。究其原因不外乎疫情袭来、交通运输受阻甚至中断,承担农产食品供应链运营的批发市场、商场、菜市场等主要环节由于歇业、缩短营业时间等因素造成的供应链效率显着降低。下面就突发疫情事件下的农产食品应急供应链管理谈几点意见:
1) 完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扩大城市农产食品战略储备清单范围
遇到突发疫情等重大事件,应紧急启动涉及运输、仓储等涉及供应链物流环节的应急响应,保证安全前提下,开设农产食品绿色通道,优先发放运输通行证等。各大城市应根据地域特点及消费习惯,在国家对涉及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的基础上,扩大农产食品储备清单,合理确定相关农产食品的战略储备种类、时间及安全库存。
2) 探索与优化互联网+农产食品供应链运行模式
本次疫情期间,电子商务与农产食品销售相结合,发挥互联网+能迅速对接农产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优势,为实现农产食品的供需平衡提供了崭新实践。京东、顺丰等其他中国着名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公司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拼多多上线了“抗疫农货”专区,微店销售鲜花等互联网+销售模式一定程度缓解了农产物的滞销。当然这些模式能成功的前提是给电子商务提供运营支撑的物流公司一定要经得起检验,保证不中断,才能有效为农产食品供应链运营提供保障。
3) 增强农产食品供应链的柔性和弹性
柔性指供应链成员应对整个农产食品供应链系统发生成员变动、客户需求变动和供应链结构变动的能力;弹性是供应链面对外来突发事件冲击时所表现出的自适应能力和自修复能力。所以,常规情景下农产食品供应链成员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的协调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面对突发疫情情况下农产食品供应链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只有提升平时农产食品供应链的柔性和弹性,才能有效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