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介绍:黄潇婷教授,麻花星空mv文化和旅游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者时空行为,旅游活动空间规划、旅游的健康与教育价值等。从2009年提出“旅游者时空行为”的概念,从旅游者时空行为TSTB(Tourism Spatial-Temporal Behavior)研究拓展到基于TSTB研究;积极尝试TSTB数据获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手机APP数据采集平台的研发、GPS数据分析方法等成果;探索TSTB结构化分类,包括3D可视化方法、分类指标计算等成果;识别TSTB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同伴角色等要素的识别与分析成果;TSTB预测模型研究,包括HPA预测模型和Witness仿真模拟的研究成果。于2015年创建的国内首家旅游行为科研实验室,被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田卫民教授称为“近年来国内旅游学术界三大标志性事件之一”,为探讨实验方法在旅游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的软硬件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旅游者时空行为规律的旅游时间规划方法研究”青年项目和“基于旅游者时空行为规律的旅游活动空间生产与构建研究”面上项目等课题,在Tourism Management、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Tourism Geographies等SSCI期刊和《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人文地理》、《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直在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尝试构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实验研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并不是新事物,只是实验研究方法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引发了思考、质疑和讨论。质疑大概有两种声音,一是对实验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质疑,即认为人为控制、干预,尤其是抽象掉很多要素的研究对象不是真实的旅游现象,因而这样的研究也不是旅游研究;二是对实验研究操作层面的质疑,即认为仍然存在未受控制的要素,在此情况下实验得出的因果关系结论不可信。既然是从其他学科借鉴来的研究方法,本文拟从溯源的角度审视旅游行为实验的抽象与控制。
1. 从马赫到冯特
恩斯特·马赫在他的重要著作《力学》中对经典力学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作了深刻的批判,他的思想对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起了一定的作用;在1886年出版的《感觉的分析》中,他借助感官生理学和心理学对感觉进行分析,主张感觉是一切经验的共同“要素”,经验是科学的基础,事物、物体、物质是要素的结合,是抽象的符号。马赫造就了在20世纪颇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定律就是实验所得事实概述。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中,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对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一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冯特在哲学上深受恩斯特·马赫的影响,被称作马赫主义者。从马赫到冯特,实验研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从物理学、生理学走向了心理学,将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哲学和研究方法适用范围拓展到对人的心理的研究。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学者丹尼尔·卡纳曼和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心理分析应用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2019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改变发展经济学面貌的实验研究方法,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在20年间采用随机控制实验持续探索全球贫困的原因及最好的应对策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风向标,表明了经济学领域对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认可的程度。这说明,实验研究不仅可以适用于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还可以研究系统的经济问题。
从认识论来说,实验作为一种认识问题的路径在科学领域是相通的。并不存在哪个研究领域非常特殊,不适用于实验研究,只是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上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已。从“感觉”的经验出发,旅游研究自然也适用实验研究方法,从旅游者对旅游空间环境、旅游产物体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等的“感觉”切入进行旅游行为研究和旅游心理研究,既可以开展人工实验情景的旅游实验研究,也可以开展真实旅游情景下的田野实验研究。
2. 从冯特到艾宾浩斯
冯特开创了实验心理学,而艾宾浩斯的贡献则在于将实验研究方法应用于冯特认为无法进行实验的那些心理过程,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最终确立了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艾宾浩斯认为人对文字已形成大量的联想,用既有的文字研究记忆,干扰很大。因此,他采用德文字母的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制造出2300个无意义音节。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艾宾浩斯开创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方式延续至今,成为现在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经典和规范。
这里就讨论到了“抽象与控制”的问题。实验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通过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来达到发现、认识、验证科学规律的目的。因此,从认识论层面上,实验首先要导入人为的控制,通过控制来验证并确认“认识”的正确与否。而“抽象”则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控制,尽可能地将干扰因素排除在外。旅游行为实验的设计也要考虑“抽象与控制”的问题,由于旅游领域的实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本学科的实验研究范式,因此“抽象与控制”的规范尺度还存在争论。按照心理学人工实验情景的控制要求,已经发表的很多旅游领域的实验研究算不上“规范”,但是这个“规范”是心理学建立的规范。心理学研究的心理问题可以为了达到最大化的“控制”而将真实情景“抽象”到零,比如在研究记忆问题时将记忆材料抽象为完全无意义的人工材料,因为这很好地实现了“控制”而被认为是高水平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设计。旅游研究中,如果把真实情景完全抽象掉,会不会就变成了生理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或者管理学研究,把“旅游情境”完全抽象掉之后的研究成果对旅游学科的贡献还有多大,这值得警惕和思考。因此,旅游行为实验的设计“抽象”不能到零,需要保留“旅游情境”的基本内核;那么,对于旅游行为实验的“控制”水平也就不能完全参照心理学实验的规范和要求。
3.旅游学科实验研究范式
旅游实验研究到底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可以容忍“抽象”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建立旅游学科自己的实验研究范式。这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是就像实验研究在心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学等领域起到的作用一样,“实验研究”可能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更好地为旅游学科走向“科学”提供一条路径。简言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作为旅游学科与其他学科统一对话的基础;而在具体实验设计操作层面的“抽象与控制”等维度上建立旅游学科自己的范式,成为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边界。
这个尺度需要不断探索。需要指出的是,评判的标准不应该是其他学科的标准,而是要看是否能够产生对旅游学科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贡献。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实验研究方法的认可理由一样,要看能够解决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能否创造性地解决以往经济学研究难以解决的问题。旅游学科实验研究范式的建立,也要以能否解决以往旅游研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标尺。
此外,旅游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建立和更加广泛的应用需要依靠质性研究方法提出并创建旅游的核心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一样,旅游行为实验的具体设计始终面临着真实情境下无法很好地控制与人工情境下难以恰当巧妙地抽象两大难题。而解决这两大难题,并不能单纯依靠实验研究范式与尺度技术层面在旅游学科的差异化,根源上还需要依靠旅游学科理论认识的积累和发展。因为,人工旅游情境在进行“抽象”设计时哪些要素是必须保留的、哪些要素是可以抽象掉的,真实旅游情境中哪些要素是必须要“控制”的、哪些要素无法控制但可以容忍,都需要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视角才能更好地做出判断。因为,从认识论上来说,我们是在认识并研究一个经验构建的旅游世界。而这个“经验”就是旅游学的基础理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作为科学研究方法之一,本身具有可复制、可检验、可校正等特征。不必苛求一个具体的旅游实验研究能够做到完美无缺的实验设计,关键是要求研究者在发表成果时公开实验设计、实验刺激材料、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等。根据其他学科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的历史经验,在以上资料公开的成果基础上,后来的研究者可以不断地通过复制来验证实验结果,也可以通过修正实验设计及各个环节不断校正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从而实现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对真理的不断接近。
(文:黄潇婷 陈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