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星空mv

教授观点

张玉明教授: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创新范式:共享创新

发布日期:2021-01-27 14:32 点击次数:

教授介绍:张玉明教授,1962年出生,山东济南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麻花星空mv教授、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重点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评审专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等审稿专家;研究领域:财务会计与金融证券、中小公司发展与公司成长理论、科技创新与管理、共享经济理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4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学术专着22部,其中《共享经济学》(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8));在《会计研究》、《科研管理》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颁厂厂颁滨检索70余篇,厂厂颁滨/厂颁滨检索9篇、一区3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2013)并获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十余次;被评为省创业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具有多年公司管理和金融证券、投资银行从业经历,指导、参与叁十余家公司改制、购并重组、发行股票等项目;先后担任维维股份、潍柴重机等十余家独立董事等。


摘 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创新范式正在向共享创新加速演进。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的大背景下,共享创新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及其意义指向逐步清晰,正在成为面向2035创新主体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共享创新作为一种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的新型创新范式,以共享平台为基础,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创新资源,精准高效的实现供需匹配,全开放、全要素、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嵌入地参与创新过程,有助于突破创新资源约束,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关键词:共享创新;内涵特征;运行机制


1. 引言

创新是时代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传统封闭式创新及“1+狈”开放式创新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摆1,2闭。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将使产业边界更加模糊摆3闭,互联网构建的网络空间进一步推动创新民主化,新场景的出现引领创新范式开始新一轮的变革与升级。凭借更高的开放度、更强的互动性、更广的开源性的“狈+狈”共享创新范式乘应运而生,成为面向2035年全球科技创的新范式,可为创新主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获取技术创新提供可行的路径。在此,重点介绍共享创新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及其意义指向等,旨在丰富共享创新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2. 共享创新的内涵特征

在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时代背景下,技术迭代加速、需求瞬息万变,创新的复杂性、系统性、时效性和高投入性等特征对创新主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参与者消费观念转变的助推,共享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创新资源进行聚集,打破了传统所有权的限制,实现了创新的低成本、高效率。结合上述讨论以及对已有各创新实践的总结,将共享创新的内涵概括为创新主体利用现代化新兴技术,全开放、全方位、全时空、全过程、全要素、全嵌入地共享和使用各类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的创新活动。不同于传统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模式摆4.5闭,共享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该模式下,创新活动覆盖领域更广、资源种类更丰富、参与方式更多元摆6闭,创新主体亦可以在此过程中打破组织边界和地域限制,精准、快速地实现价值目标。而共享创新模式本身也凭借海量资源、全球网络、多主体参与、分布式协作等诸多特征,成为了开放的、透明的、增长的、立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形成多维度的持续创新格局。

创新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要素参与。供给方、需求方、共享平台和第叁方参与机构是共享创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共享平台是帮助由个人、正式组织、非正式团体等构成的供需双方建立联系、整合资源的重要媒介,而第叁方参与机构则在创新过程中发挥辅助与监督的作用。现代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共享创新模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补充则共同构成了共享创新模式的理论模型(图1),并为共享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3. 共享创新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推动、调节与制约某一系统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共享创新模式运行机制是指共享创新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内部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及其总和摆7闭。作为决定创新活动高效完成所不可或缺的约束条件,共享创新模式运行机制由驱动机制、交易机制、协调机制以及评估机制四个方面组成。

驱动机制是指助力共享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各种内外部力量及其交互作用,该机制揭示了共享创新模式实现突破创新资源瓶颈等目标的动力源。依据力量的来源不同,驱动共享创新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力量包括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而个人、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不同参与主体所要实现的经济利益、社会声誉等便是重要的内部力量。交易机制是指供需双方利用共享平台,通过具体的交易规则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与匹配而完成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该机制以碎片化、个性化为表现,致力于满足各交易主体的价值目标。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共享平台的存在为无障碍地实现“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提供了可能,这也使得参与主体范围逐渐扩大、交易资源品种不断丰富。协调机制指的是在监管机构以及平台公司所制定的规则约束下,包括供需双方和平台方等在内的各参与主体在信息发布、资源匹配以及利益共享等过程中与其他参与主体互相合作、相互补充的运行机制。前已述及,共享创新模式具有多主体参与的特征,而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就表现在调节不同参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促使交易和创新过程顺利进行。评估机制指的是借助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专业的评估手段,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个共享创新过程中市场表现的运行机制,其本身具有全流程、全方位的特征。该机制是共享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其存在有利于提高共享平台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共享创新活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从创新需求的提出到最终结果的生成,运行机制在整个共享创新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驱动机制、交易机制、协调机制、评估机制四大机制之间相互促进又互为补充的关系也是使共享创新模式得以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4. 共享创新的意义指向

创新的复杂性、系统性、时效性和高投入性等特征对创新主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共享创新有助于创新主体突破资源约束、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

新经济时代下,以技术、人才、知识、创意等为代表的创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的私有属性引发了创新参与者的非理性亢奋和对资源的无节制攫取,这导致了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边界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力。共享创新强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分享意识以及“闲置即浪费”的核心理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创新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相统一的瓶颈。闲置资源、低效资源以及优质资源等创新资源以碎片化、迅速扩散性的特点,实现创新资源从私有化到公用化的实质性转变,进一步激活存量资源。此外,共享创新借助互联网的快速整合功能将大量分散的创新资源集中于共享平台,资源的海量性和可复制性使创新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资源获取难度大大降低,并较好地消除了资源获取与使用的非连续性摆8闭。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自由流动,创新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加速流动和扩散,有效避免资源错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一:共享创新有助于突破创新资源约束

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能够引发创新活动的高失败率和较高的资源消耗,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全球化浪潮深入推进的未来,如何低成本地实现自主创新成为创新主体亟待突破的痛点。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成本投入,包括了从资源搜寻到形成创新成果的全部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潜在成本和沉淀成本。传统创新模式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私有化等问题,这恰是造成创新成本高昂的重要因素之一,使许多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中小公司望而却步。共享创新借助全面渗透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即时展示创新需求、迅速更新创新资源,瞬时匹配供需双方,有助于降低创新中介成本、搜寻成本和履约成本等创新成本;同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全时空、全方位的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此外,高度互通互联的创新网络模糊了主体边界,大众参与、人人创新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人们可以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大规模的复制创新资源,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因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二:共享创新有助于降低创新成本

此外,在科学技术供给与公司需求之间,存在难以跨越的“达尔文之海”,跨越沟壑、提高创新效率是任何创新行为所追寻的目标。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创新主体必须挖掘并辨认出所需的信息资源,精准地捕捉消费者预期以提高创新效率。在 共享创新模式下,知识、信息、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自由流动,“多对多”的即时匹配模式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非线性创新网络,促使其以更短的时间尽可能更早地获得市场的需求与相关动态,尽快地窥探创新机遇和创新动向。创新主体在精准挖掘顾客需求的同时可以随时调整自身的创新方向,降低创新试错成本,不断地研发出迎合市场需求和解决用户痛点的产物,提高其产物市场占有率,进而降低公司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因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叁:共享创新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

5. 结论与启示

面向2035年,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创新工具和创新规则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创新参与者日益呈现出多元融合、高效互动的新特征,共享创新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简要梳理并归纳了共享创新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共享创新的运行机制及其意义指向,为公司顺应未来时代潮流的发展,突破创新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际上,共享创新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移动互联和通信技术的成熟、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具有全方位、全时空、资源海量、全球网络、多主体参与、分布式协作等诸多特征,能有效地化解创新资源约束,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因此,需要制定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共享创新的发展以应对未来创新格局的变化,包括鼓励共享创新平台的建立、支持创新平台在运作、管理、盈利模式方面的探索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Bae Y, Chang H.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between open and closed innov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in South Korean manufacturers[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2, 24(10): 967-980.

[2] West J, Gallagher S. Challenges of open innovation: The paradox of firm investment in open-source software[J]. R&D Management, 2006, 36(3): 319-331.

[3] 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 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 管理世界, 2020, 36(05): 220-236+20.

[4] Ramirez R, Arvidsson N. Aesthetics of business innovation: Experiencing ‘internal process’ versus ‘external jolts’[J]. 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 Practice, 2005, 7(4): 373-388.

[5] Gassmann O. Opening up the innovation process: Towards an agenda[J]. R&D Management, 2006, 36(3): 223-228.

[6] 张玉明,管航. 共享创新模式: 内涵、特征与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0-16.

[7] 岳清唐. 公司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三回路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1(12): 8-14.

[8] Horton J J, Zeckhauser R J. Owning, using and renting: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the sharing economy[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


(文/张玉明。《共享创新》(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即将出版,欢迎关注)

版权所有 © 麻花星空mv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0531-88364664   【旧版回归】